就在近日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获教育部批复,将于今年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。该学校由宁波市虞仁荣教育基金会创办,由省市重点建设、国家重点支持,是探索高起点、小而精、国际化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尝试。
虞仁荣是当代著名的企业家。他还有两个知名的宁波镇海同乡:清末上海实业界的重要人物叶澄衷和“世界船王”包玉刚。有一个萦怀于心的百年愿景将他们联结在一起,那就是乐善好施,敬教兴学。
叶澄衷以经营五金商业起家,他于1862年在上海当时的百老汇路自设洋杂货摊,经过艰苦努力,终于拥资巨万,被称誉为“五金大王”。在各地经商积有余资后,他不忘重义疏财,广泛参与上海、宁波等地的慈善公益事业。叶澄衷晚岁兴办澄衷蒙学堂,后改为澄衷中学,是沪上为数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学校,叶澄衷也因此成为上海第一个独自捐地出资兴办学校的商人。
叶澄衷出身孤寒,深感“幼年未曾识字,作业艰苦”之难。1899年,叶澄衷捐地30余亩,并出资规银10万两,用以创办新式学堂。10月,校舍尚未落成,叶澄衷逝世,遗命对学堂之事务求妥洽,须有久远的规划。其后长子贻鑑又续捐规银10万两。蒙学堂于1901年4月16日建成开学。澄衷蒙学堂是沪上创立最早、声名最盛、华人自办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新式学校之一,“其设备之周,校望之隆,为上海民办中小学冠”。作家茅盾在回忆录中写道,他的母亲就是用澄衷蒙学堂的识字课本教他识字的。
回溯历史,叶氏义塾是叶澄衷在镇海家乡创办的叶氏义庄内附设的宗族家塾,供族姓子弟入学启蒙。叶氏义庄于1903年4月建成。1904年开始招生,首批学生20名,仅限叶氏本族子弟。1906年,叶氏义塾改名为叶氏中兴初等学堂,广开学门,允纳异姓子弟入庠。中兴学堂广延名师宿儒任教,添置校具,购置古今图书、运动器具、理化仪器,以及西式乐器。凡一校应有之设备,无不齐全。
中兴学堂以教育成就卓著,历代人才辈出而誉播四方。中兴培育的杰出人才,遍涉科教、政治、经济、工程技术、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,其中“尤杰于企业经纪之才”。世界船王包玉刚、香港影视巨擘邵逸夫、香港建筑业巨子叶庚年等都出自该校,人们将此称为“中兴现象”。
宁波人有一句俗话,“像弗像,看叶澄衷样”;上海宁波人中也流传着一句话,“学人要学叶澄衷”。可见不仅商界人士,沪甬两地许多人皆将叶澄衷视为做人的榜样。
文化精神即如生命基因,塑造着一方水土,一方人生。叶澄衷热心公益的大义之举,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,激励着后辈学子们服膺先志、奋发有为。包玉刚等人从小耳濡目染校主叶澄衷重教兴学、启蒙种德的事迹,这成为其以后捐资创办宁波大学的“心理基石”。与叶澄衷、包玉刚同乡的企业家虞仁荣,捐助300亿元为家乡建造一所新型大学,即现在在建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。
虞仁荣毕业于镇海中学,当年在包玉刚捐建宁波大学的典礼上,虞仁荣就是欢迎行列中的学生代表之一,当时在虞仁荣的心里也植下了“有书大家读”的信念。施者大义,受者铭心,从叶澄衷到邵逸夫、包玉刚、赵安中,再到虞仁荣,几代人一脉相承、赓续相传的捐资办学义举,甬籍企业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,实现了其道德追求从理想到实践的升华。
(作者系上海大学教授,甬商研究中心主任)
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