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“外媒看中国”系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苏、浙江,来自美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荷兰等十余国媒体记者深入长三角经济腹地,通过实地探访科技创新前沿与乡村振兴样本,见证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,更在产业脉动与人文肌理中触摸到中华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在江苏,采访团聚焦“创新驱动发展”主题,走进南京生物医药谷与苏州工业园区。在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,灵活翻跟头的机器狗与高动态跑步的人形机器人引发热议。这家成立仅一年的企业,其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自研比例超90%,已部分进驻工厂开展物料搬运等作业。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记者艾特金感叹:“中国为小型科技公司提供技术、资金支持的创新生态,让技术突破成为可能。”南京生物医药谷内,基因与细胞治疗、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,则让外媒记者直观感受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。
浙江之行则以“绿色发展”为主线,外媒记者在安吉余村见证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现实转化。这座曾因采石挖矿而满目疮痍的村庄,如今废弃矿坑变身青年图书馆,老旧厂房改造为五彩田园,数字游民公社、机器人实践基地等新兴业态扎堆入驻。巴西《圣保罗页报》记者潘内森评价:“余村为全球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生态经济范本。”在吉利汽车长兴生产基地,近千台工业机器人实现100%生产自动化,每分钟下线一台整车的效率,让西班牙电视台记者直呼“震撼”。
展开剩余41%文化维度上,苏浙两地的传统与现代交融令人印象深刻。江苏南京江宁区的苏家理想村,从荒芜村落蜕变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的文旅目的地,11家特色民宿与雅致茶室、非遗手作工坊共同构建起田园诗意与商业活力的平衡。浙江绍兴的“万桥市”景观与黄酒文化,则成为外媒镜头下的文化符号——10610座古桥串联起水乡脉络,鉴湖之水酿造的绍兴酒自南北朝起便是皇家贡品,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荣耀至今仍在续写。
此次采访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领域的硬实力,更通过地域文化的具象化呈现,向世界传递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质。正如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记者戴思佳在苏家理想村所言:“这里既保留了田园牧歌的底色,又注入了现代商业的活力,这种平衡正是中国发展的独特密码。”在长三角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传统与现代、生态与经济、文化与科技的对话,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发布于:河北省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