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画电影《聊斋:兰若寺》自上映以来,因其六个风格迥异的故事单元,引发了观众之间热烈的讨论。尽管整体以“旧瓶装新酒”的形式呈现,除了精致的画面设计,更为关键的是故事的讲述方式。追光动画在这方面没有让人失望。由于篇幅有限,本文将重点聚焦于其中的《画皮》篇章。
《聊斋》原著中,《画皮》故事篇幅不到两千字,情节看似简单,却蕴含深刻的主题意义。故事伊始便写道:“太原王生,早行,遇一女郎,抱襆独奔,甚艰于步。急走趁之,乃二八姝丽,心相爱乐,问,‘何夙夜踽踽独行?’”意即太原的王生一大早出行,遇见一位年约十六岁的美丽女子,怀抱包袱,步履艰难,遂急忙上前搭话。
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背景下,王生不仅没有回避,反而主动攀谈,显露出对美色的贪恋。接着,女子向他倾诉自己出身大户,逃离家门,无依无靠,既无娘家庇护,也无夫家依靠。王生听后立即表示愿意相助。倘若女子并非孤立无援,王生恐怕不会轻易动心。此细节不仅揭示了王生色迷心窍,更预示了他的悲惨结局。
展开剩余70%女子察觉王生上钩,露出欣喜之色,随其回到所谓“家”,实为王生的书斋。女子被带入书斋,表面上是不愿外泄此事,更深层次是王生不愿承担责任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王生竟将此事告知妻子陈氏。陈氏怀疑女子是逃跑的小妾,劝丈夫将她赶走,但王生置若罔闻。
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格局下,女人绝不愿丈夫另有所爱,而王生却将此事公然告知妻子,充分体现出他对妻子的轻蔑和不尊重。故事最令人唏嘘的,是王生被画皮妖挖心而死后,妻子陈氏跪求道士救夫,按照道士指示,忍受乞丐的侮辱调戏,最终吃下乞丐呕吐物以挽回丈夫性命。显然,渣男贪色自取灭亡,而替他收拾残局的却是妻子,令人感叹世道之不公。
之所以详细剖析原文,是因为许多影视作品过于聚焦画皮妖与王生的恩怨,极少从陈氏的角度讲述此故事。甚至大多数改编中,将陈氏被乞丐凌辱的情节删去,不知是导演编剧未读懂《聊斋》,还是认为此段情节难以搬上银幕。无论原因如何,故事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深刻意义。
令人欣喜的是,《聊斋:兰若寺》不仅重视陈氏视角,还忠实还原了原著细节。影片中,饰演王生的王大朗并未表现得放荡不羁,而是隐瞒了画皮妖的存在。被妻子陈氏察觉后,王大朗死撑称自己只是救了画皮妖,没有别的心思,只是不敢让陈氏多心。这一幕形象地反映了现实中那些被抓包的婚外情男人——既渣又怂,却还死鸭子嘴硬。
面对这样的丈夫,陈氏从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。最终,王大朗未能逃脱被画皮妖挖心身亡的厄运,而陈氏依旧如原著所述,为救丈夫甘受屈辱。然而,面对“你是离了他不能活,还是贪图他的钱财”的质问,她终于觉醒。尽管身处封建束缚,她不得不救丈夫,但平心而论,这样一个男人又何必留恋?
因此,影片结尾陈氏愤然道出“恶心”二字,既是对丈夫卑劣行为的厌恶,也是对不公世道的痛心,更是对自己无奈选择的绝望。这种现代感十足的改编,无疑更贴近当代观众的情感认知。电影未明确交代王大朗和陈氏的结局,但“恶心”一词已暗示了他们未来的婚姻走向。
此外,一个细节尤为动人——当画皮妖被制服时,陈氏脸上没有一丝喜悦,反而流露出怜惜之情。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在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追光动画正是通过去粗取精,让传统故事焕发新生,赋予其时代精神。
从网络评论来看,许多观众尤其是女性,对《画皮》单元感触颇深。这正是好电影的魅力所在——能够引发观众强烈共鸣,激发深层思考。
发布于:福建省盈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